衛琦:電車發展瓶頸 排名第一仍是里程焦慮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0月23日報道
當下,作爲汽車產業的新一輪發展載體,智能網聯正逐步成爲汽車產業生態變革,競爭格局全面重塑的突破口。在2023上海國際消費電子技術展期間,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發展論壇舉行,本次論壇以“智能網聯汽車生態發展”爲主題,邀請整車、系統供應商、芯片設計、園區示範應用等企業,共同圍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示範應用等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長知識!市場魚缸為何要放豆腐? 專家解答原來有這功能
會上,GfK中國汽車後市場負責人 衛琦做了主題演講,以下爲嘉賓演講實錄:
重生之微雨雙飛
今天非常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來到這邊跟大家分享我們在電氣化,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當下,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一下我們觀察到的不同的點。
我今天的演講主要包括三部分,我們會非常快速的看一下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汽車大趨勢,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今天的重點主要在第三部分,我們作爲一家市場研究公司,非常高興與各位分享從消費者的角度看爲什麼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選擇新能源汽車,以及他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原因是什麼,或者說他考慮購買電車時遇到的焦慮又是什麼,以及看一下未來的機會。
從全球來看,全球汽車的銷量在過去幾年,包括截止到2022年,雖然有些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但是無論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主要是跟消費者更相關的,在乘用車這塊,還是比較穩定的銷量,全球銷量是5700多萬輛。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全球來看,中國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是最大的汽車製造大國,遙遙領先,中國的汽車產量是後面三個國家的總和。就像前面幾位專家老師也講到,中國的汽車消費市場還是有蓬勃的發展,截止今年1-8月份,中國的乘用車銷量同比去年,增長了8%。即使過去有疫情衝擊,2020年有小幅下跌以外,包括去年這麼困難的大環境下,2022年乘用車銷量仍然維持了9.5%的增長,這在全球都是一枝獨秀、遙遙領先的。
再回到今天的主題,會場都是一些電車。電車也是一樣的,全球不管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其實銷量都是非常穩定的,沒有明顯的增長。但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車或電車汽車來說,它在過去幾年一直維持高速增長。截止到2022年,全球電車差不多達到了1000萬輛,增速有57%。機構也預測今年全球電車仍然會維持30%的增速,全球電車仍然會從去年的將將超過1000萬輛,有望達到1390萬輛。最重要的推手,分國家來看,中國不管是在全球傳統汽車方面遙遙領先,電車也系遙遙領先,預計全球今年可以達到1390萬輛,在大的市場環境和背景下,預計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800萬輛,也就是全球將近60%的銷量都是我們貢獻的。從全球裡看,我們在新能源製造方面,已經處於帶動全球電車發展的火車頭角色。
脑袋嗡嗡的!瓜迪奥拉接读错索博+赫拉芬贝赫名字
跟在中國背後的話,歐洲也有一些口號,包括2035年停售燃油汽車等等。他們在碳中和、碳達峰領域也緊跟中國的步伐,歐洲排在第二位,北美排第三。我們也關注到了一些新興國家,他今年的電車基數不會非常大,不像中國今年可能有800萬輛,新興國家總的也就90萬輛出頭,但是我們認爲在這裡面有幾個比較重點關注的國家,包括印度,主要是塔塔集團的主推。中國所有的主機廠都是出海的主攻方向,東南亞、泰國、印尼是引領其他地區快速增長有效的原因。
比如說泰國,大家都知道上汽集團最早就在泰國和正大集團有了一個合資工廠,包括比亞迪,現在也宣佈要在泰國建廠,這也是帶動全球電車發展的重要推手。當然了,中國還是最大的。以上也可以看到,這是從全球汽車的銷量、電車銷量角度做的簡單鋪墊。接下來我們會更多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看,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消費者選擇電車,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消費者對於基礎設施非常相關,充電樁的佈局也是影響着每個國家電車發展的直觀因素。哪些國家充電樁多,也可以從側面幫助消費者打消一些顧慮,幫助這個國家在電車市場有良好的發展。
全球的充電樁大概有267萬套,是公共充電樁,不算個人家庭自己裝的。根據中國充電樁聯盟的數據,去年我們的充電樁已經達到了179萬套。2022年,我們就是全球公共充電樁最多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我們佔全球的57%,充電樁佔了66%。從增速來看,緊跟中國的,包括韓國,包括增速最快的印尼、印度,他們也在加快充電樁的佈局。從新能源汽車角度來說,除了中國以外,東南亞是適合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除了歐洲以外的第二大市場。
消費者的話,我今天主要圍繞四個方面。整體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看的話,消費者的人羣結構,大的消費人羣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第二,消費者爲什麼會去選擇電動車。第三,電動車也很多優缺點,除了優點以外,我們也看下電動車目前發展的水平和問題。最後,我們看下從消費者開車的痛點來說,看看目前電車在哪些領域還有發展機會。
根據我們對全球消費者的調研結果來看,我們會詢問他目前在全球關心的熱點話題。所謂的天氣變化,其實已經成爲了全球消費者關注的第五大話題。從2015年到2023年的最新調研結果來看,天氣變化這個話題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全球消費者關注到。天氣變化排第五,那1-4是什麼呢?1-4和大家的認知也比較雷同。目前大家最關心的話題是通貨膨脹比較高的生活成本,第二是生活上的一些開銷,第三是經濟萎縮,包括失業率。第四是健康。這四個話題是目前消費者最關心的社會性話題。天氣變化也是從過往幾年最關注的話題上升到了第五位。
我們接下來會詢問消費者,在天氣變化的大主題下,你去評價一下每個國家的政府,在飲用水、能源方面評價一下,消費者認爲在哪些方面我們國家的政府是做得比較優秀的。汽車尾氣排放和天氣變化,只有52%的消費者認爲他們的政府在汽車尾氣排放上做得比較好,只有49%的消費者認爲他們的政府在天氣變化上做了積極改善和努力。這兩個指標,中國消費者的評價遠高於全球的平均水平。消費者對政府有這樣的評價,勢必意味着他的出行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我們2023年對比2013年的調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氣候變化被大家更多關注以後,他的行爲、思想也在發生轉變。原來有13%增速的消費者會在購買電器的時候選擇購買一些跟環境相關的電器,從中國的角度來說,我們會選擇一些一級能效、節能補貼的電氣產品。另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出行的時候會選擇公共交通或者更環保的出行模式,比如自行車。這是全球消費者關注到環境變化、氣候變化以後,對他自己的行爲產生的一些影響和變化。
我家後門通洪荒
我們GfK把全球的消費者人羣分成兩大人羣,灰色人羣是相對來說比較中立的消費者,這類人羣對環保、氣候變化不會特別關注,也不會讓環保氣候變化的大因素去影響他的行爲。藍色部分是比較熱衷於環保和綠色的人羣,這些人羣不是說感性上認可、理解環保,對環境保護的理解轉化爲購買行爲的人羣消費者的比例也會不斷上升,這是消費者人羣結構的變化,這種人羣結構的變化帶來的下一步更深層次的影響,我們轉交到對於汽車的選擇上,就會產生比較直觀的影響,我們也詢問了一些主要國家,這些消費者在購買汽車的時候會不會考慮新能源汽車或者混動汽車。中國、印度、韓國、巴西的消費者明顯會考慮購買電車的比例遠高於其他國家。當然,歐洲國家雖然考慮購買電車的消費者比例比較低,但是從歐洲汽車製造協會公佈的數字來看,已經有13.8%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歐盟的道路上了。雖然目前歐洲國家考慮電車的消費者還特別少,總量比較少,但是增速還是比較快的。
我們詢問了一些全球消費者,他們爲什麼會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當然了,第一點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俄烏戰爭爆發以後,油價上漲,錢的角度是排在第一位的,省油、經濟是排在第一位的。第二,更多消費者認爲選擇電車可以降低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第三,降低對汽油的依賴。每個國家都會給到一些購置稅的補貼,排在第四位。第五和第六位,相對來說和汽車本身相關,他認爲選擇新能源汽車可以嘗試新的技術。還有一些消費者認爲電動車可以給他帶來更好的性能體驗,這是選擇電車的大的原因。
從經濟的角度,我們總結爲選擇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大原因。第二個原因,如果說有輛汽車可以提供尖端的前沿技術,那麼就會有71%的消費者願意考慮不同的汽車品牌。傳統的汽車品牌在消費者的思想中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像大衆、奔馳、寶馬。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範疇內,如果你能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車型的新技術,自動駕駛或者智能座艙、自動泊車等等,如果你能有一些新的技術,我可以考慮切換品牌。消費者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汽車忠誠度不像傳統燃油車那麼高,這也就是我們爲什麼會發現新勢力逐步崛起,包括比亞迪近兩年的迅速提升,尤其在電車領域,這也從消費者的角度解釋了他在品牌選擇上的一些考慮。
第三個原因,消費者認爲他選擇電車可以彰顯自己的價值觀,更多地去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體現。比如說我有了新能源汽車以後,有61%的權重是消費者會認爲我彰顯出了自己與衆不同的性格,或者說我可以向我周圍的人表達我是一個追求新潮的人,這也是更加偏感性一點,體現出了我與其他人羣的與衆不同,或者說我走在時代前沿。這是第三個很重要的原因,根據我們的調研,購買電動車的人羣中,年輕人的比例非常高。
上述就是從消費者角度來說他爲什麼會選擇電車。目前來說,從全球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電車發展遇到的瓶頸,或者是消費者不選擇電車的一些擔憂是什麼。排名第一的是里程焦慮,有51%的消費者認爲里程焦慮是目前不選擇電車的一個原因。第二點,缺乏公共充電樁。這兩點是息息相關的。中國是充電樁最多的國家,反過來也解釋了爲什麼中國是新能源汽車全球最大的市場。包括充電時間也是排在第三位的,這也是我們爲什麼關注到目前一些新勢力都會研發800V的充電樁,也是爲了打消消費者在充電時間上的擔憂。其他的一些原因,包括電車比較貴,排第四位。除了中國以外,電車貴和使用成本比較貴,在海外很多國家還是比較普遍的。在海外來說,充電費用沒有那麼便宜。包括海外的電車價格也遠高於中國的電車價格,這也是制約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主觀因素。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去詢問一些美國消費者,你認爲現在電車方便還是油車方便。43%的美國消費者認爲目前就美國的環境來說,油車比電車方便很多,油車的便利性也是遙遙領先的。歐盟發展比較慢的這些國家,歐洲所有的充電樁,荷蘭和德國佔了50%,歐洲的充電樁有50%集中在這兩個國家,其他國家,像法國、西班牙,他的充電樁數量遠遠不夠,這也導致了歐盟地區的電車發展增速沒那麼快。荷蘭和德國佔歐盟的土地面積也就10%,但是充電樁數量佔了50%,這也是制約歐洲、美國電車發展的客觀因素。
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歐盟並沒有放棄氫燃料電池的步伐,如果大家關注的話,歐盟的氫燃料電池加氣站數量非常多,也算是兩條腿走路,沒有孤注一擲全部押寶充電樁,這和我們國內的情況有些不一樣,這也是導致目前電車在歐洲沒有發展那麼迅速的原因之一。
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 南之情
研战研训 紧扣使命精练新招法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電車的平均價格過去幾年一直在不斷下跌,電車平均31000歐元一輛車,差不多20萬左右,而且是快速的下跌。反觀歐洲和美國,他們平均的電車單價非常貴,歐洲55000歐元,美國大約是63000歐元,這也是制約消費者購買電車的因素。歐洲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價格也會比國內稍微貴一些,加上中國政府的支持,去年我們有一個新能源下鄉的政策,今年有充電樁下鄉。經過我們的調研,有46%的低級別城市的中國消費者表示購買下一輛汽車的時候會選擇電車。同樣低級別城市的美國和歐洲消費者相對更保守,反而中國有46%的二三線消費者明確表示購買下一輛汽車的時候會購買電車,這是國與國之間的差異。
教育部:促进和规范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办学
最後看一下未來的機遇,消費者開車時遇到的一些痛點。排名第一的是他們認爲晚上開夜路的體驗不是非常好。第二,開車的時候會思想不集中。包括堵車,包括開車的時候會遇到其他車輛危險駕駛的行爲,這都是他們目前在開車中遇到的痛點,這恰恰是電車、自動駕駛或者前沿技術可以解決這些消費者的痛點和方向。隨着技術不斷成熟,消費者的痛點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也可以進一步助力電車更快的發展。謝謝大家!
助老父母顾病儿 双老家园明年试办